宁波12年长高120米

时间:2008年07月11日    编辑:    来源:未知     浏览次数:


  5位建筑界人士讲述城市高度变化
  焦炜讲述:
  12年长高120米
  ●1978年:天封塔垄断高度1280多年
  宁波市建委培训中心主任焦炜对宁波市建筑的高度很敏感,因为几乎每一次刷新城市高度的大楼,都有他们培训的项目经理、监理、技术人员、施工人员参加建设,检验他们的培训、教学水平和成果。
  昨天,焦炜告诉记者:“众所周知,宁波是一座古城,建城至今有1000多年历史了,但到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,宁波的最高建筑还是始建于唐朝的近50米高的天封塔。1992年,高近60米的中山东路7号楼建成,首次超越天封塔;2004年5月12日,179.2米高的凌江名庭结顶,至今保持宁波最高建筑物的纪录。短短12年,宁波城市建筑物长高了120米,而且仍在继续长高。”
  ●1982年:宁波建第一幢小高层
  焦炜对宁波高楼的高度不断刷新记得很牢。他告诉记者,1982年宁波出现了第一幢小高层建筑、江厦桥边的交邮大厦,高度为32.9米。就是从那年开始,宁波好像抽条的少年,猛地节节拔高,城市的建筑高度不断破纪录。
  1987年竣工的马园大厦高38.6米,1989年竣工的宁波大厦高45.04米,一批小高层、高层建筑相继出现。1992年竣工的中山东路7号楼17层高近60米,是当时宁波新的第一高度,并一举打破了天封塔垄断近1300年的宁波城市高度。这之后,宁波的第一高度不断刷新。
  ●1995年:宁波建成浙江第一高楼
  焦炜心里有本活的宁波城市高度的档案,他详细告诉记者:1995年9月,屹立于灵桥桥头东侧的中信国际大酒店高108米,成为宁波第一幢超100米的高楼。这一年的12月,38层的中农信国际商厦一下子把宁波的建筑高度拔高到138米,成为当时浙江省最高的大楼。当时,到中农信大楼顶层的旋转餐厅吃饭,俯视全城风景,是很多宁波人的乐趣。
  随后,国税大楼、财税大楼、电信综合大楼、华联二号楼、中山首府、新兴大酒店等一大批超百米高楼的出现,使宁波的百米建筑巨人中信国际大酒店不再孤单。
  中农信国际商厦占据9年之久的宁波乃至浙江的第一高度再次被打破,2004年5月12日,179.2米高的凌江名庭正式结顶,站在楼顶鸟瞰三江,是这幢商住楼当时最大的卖点。
  ●2008年:在建2幢超200米高楼
  焦炜说:近20年来,宁波兴建了大量的高层建筑,到目前,宁波已有高层、超高层建筑200多幢。三江口地块更是高楼林立,现代化大都市正在逐步形成。而今,宁波市的高度还在不断地刷新:鄞州中心区一座高达206.2米的甬城第一高楼正在加紧建造,将于2010年竣工。高218米的香格国际广场2007年6月已在慈溪市动工,将于2011年建成。建成后,不但是全国县级行政区第一高楼、宁波市的第一高楼,还是浙江的第二高楼。
  潘信强讲述:
  建造第一幢高楼
  ●“包工头”升级项目经理
  1990年11月,初中毕业、38岁的潘信强由于表现突出,被公司送到宁波市建委培训中心接受项目管理培训。他说:“当时,国内还没有出现‘项目经理’这一职业,很多人都叫我们‘包工头’。”
  潘信强1985年负责重建宁波著名的状元楼酒店。由于当时宁波没有什么高楼大厦,6层楼高20米左右的状元楼成为东门口附近最高的建筑。第二年,他主持建造了宁波大酒店项目,9层的高度在三江口一带鹤立鸡群,成为当时宁波为数不多的准高层建筑之一。
  虽然在建筑工地摸爬滚打了多年,但潘信强仍然非常认真地对待这次培训学习。他说:“我学会了怎样对施工项目实施全面管理,怎样强化现场文明施工,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突发性事件等。”在这里,他完成了从“包工头”到项目经理的升级。
  ●终于超过了天封塔的高度
  学到了项目经理的全套本领,马上就有了用武之地。1991年,潘信强作为项目经理负责建造中山东路7号楼。这是潘信强造楼造得最轻松的一次。他说:“由于懂得了怎样制定各项科学管理制度,这让我在具体工作中省了不少精力。”
  潘信强告诉记者,1年就建成了17层高的7号楼。一般来说,超过9层以上的建筑才叫高楼,当时中山路上几乎没有超过9层的建筑,7号楼是当时中山路上第一幢高楼。更让人兴奋的是,7号楼还荣获浙江省建筑界最高奖“钱江杯”。这年浙江省首次在建筑行业内评选“钱江杯”。
  潘信强自豪地说:“我们创造了一项值得铭刻在宁波城市建设史上的纪录。”他主持建造的7号楼是当时宁波第一座超过天封塔高度的高楼,一举打破了天封塔对宁波第一高度长达近1300年的垄断。
  ●7号楼给市民带来时尚生活
  潘信强对记者说:“7号楼建成后,不仅给宁波带来新的高度,而且给市民带来时尚的新生活。”1992年9月28日,精品商厦在它的1至3楼开业。
  那年,26岁的贝文琴是精品商厦的办公室主任。昨天回忆起当年的情景,贝文琴显得非常激动。她说:“精品商厦绝对是当时宁波最好的商场,虽然面积只有1500平方米,并不是业内最大的,但单位面积营业额却是当时宁波城内最高的。”她至今还清晰地记得精品商厦的布局:一楼是黄金、珠宝和钟表等贵重物品,二楼是内衣、皮鞋和小家电等百货,三楼则是男女服装。
  贝文琴告诉记者:“精品商厦布局非常时尚,很多年轻人和先富起来的宁波人都到这里买东西。我记得,当时店内有很多标价10多万元的名表,这在其他商场很难看到。”
  ●攻难关造第一幢商务高楼
  潘信强说:“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,大楼越建越高,施工难度越来越大,单凭传统经验和做法是无法适应的。”因此,他又几次到宁波市建委培训中心学习培训,不断“充电”。1992年他获得浙江育才大学工民建专业大专毕业证书。
  1994年,建委培训中心正式开“项目经理”课程,早已获得过全国优秀项目经理称号的潘信强闻讯后,立即要求参加培训。潘信强回忆说:“我学到不少实用的知识,比如建立成本控制体系,搞好经济分析与核算,怎样对施工项目的人力、材料、机械设备、资金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等。”
  学习长本领了,1998年潘信强建造当时宁波第一高商务大楼、高度80余米的石油大厦时,心里就有了底气。潘信强说:“我使用了几乎从建委培训中心学到的一切知识,解决了很多建设上的难题。但我们还是遇到一个大难题,地下室围护方案原设计为常规内支撑式支护,施工场地狭小,基坑开挖深,无法施工。”
  潘信强和技术人员一起攻关,提出实施拱圈环错式支护新施工方案。顺利攻克难关后,石油大厦建造顺利。潘信强说:“石油大厦捧回了宁波建委所属企业第一个全国‘鲁班奖’,成为了宁波历史上第一座纯商务办公的高楼,开启了宁波高档写字楼的新纪元。”
  卞高勇讲述:
  造第一幢高层住宅
  ●宁波最年轻的项目经理
  卞高勇昨天很自豪地说:“我只有24岁时就当上项目经理,是当时宁波最年轻的一名项目经理。”
  1991年,21岁的卞高勇被宁波市建设集团看中,成为一名施工员,实际上还是个砌砖抹泥的泥瓦匠。随后,他被选送到了建委培训中心接受施工员培训,学习掌握了很多一线技术工人的技能和相关的管理知识。结束培训后,他重返工地,处理起施工难题来,甚至比自己“顶头上司”项目经理还要能干。
  1994年,卞高勇再次被公司选派到建委培训中心接受了项目经理教育,并在同年通过了国家一级项目经理考试,正式成为一名项目经理。
  ●造宁波第一幢高层住宅
  卞高勇告诉记者:“我当上项目经理后,接手的第一项工程就是槐树公寓,造宁波第一幢高层住宅。”1995年建成后,槐树公寓成为宁波市第一个高层住宅小区。卞高勇造的那幢住宅楼有26层、近90多米高。回想当年的情形,卞高勇非常感慨地说:“我当时把整个身心投入到了槐树公寓的建设中去,以此来回报公司领导的信任。同时,我也想把这个‘处女作’献给生我养我的宁波。不过,有个情况出乎我的意料:住宅楼造好后,居然没什么人来买。”
  看着自己亲手造的漂亮住宅楼大量房子空着,没人买没人住,卞高勇心里别提有多难受。他说:“后来,我听说槐树公寓卖不动是因为户型、面积、得房率、物管、环境、居住观念等多方面的因素,并不是住宅楼造得不好,这才让我悬着的心落地了。”
  ●亲戚朋友羡慕她住的楼漂亮
  54岁宓美娣2000年入住槐树公寓海虹楼时,整幢大楼只有三四个住户。她昨天对记者说:“我可能是槐树公寓最早的住户之一了。不过,我并不是很喜欢住高层建筑。当年我家买的第一套房子面积太小,听说这里的房子便宜,就又买了一套大的。不过,我没买楼层高的,买了2楼的。”宓美娣解释:高层住宅会碰到很多不方便,特别是等电梯。如果一碰到停电或维修,就只能在楼下干等。
  她告诉记者,很多晚上来串门的亲戚朋友对他们家第一印象非常好,因为槐树公寓顶楼的景观灯很漂亮。宓美娣说:“景观灯是6年前安装的,前几天听说景观灯又要改造升级了,大楼的夜景将来肯定比现在还要漂亮。”
  ●从来没住过这么高的楼
  年过50的王美芬住在槐树公寓海虹楼21楼。她昨天对记者说:“我是2001年搬进公寓的,在此之前,还从来没进入过这么高的楼。当时住户比较少,好像不到20户人家。”她分析说: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住高楼不安全,也不方便。因此,直到槐树公寓的价格一降再降,才慢慢有人去买。到今天,住高楼已经是时尚人士的第一选择了,槐树公寓为市民这种居住观念的转变起了引导作用。
  说到这几年住高楼有什么感受,王美芬说:“我感觉最主要的好处是节电。由于21楼的空气流通好,风比较大。夏天的晚上几乎不用打空调,有时候还得盖被子才不至于被冷醒。”
  杨鑫讲述:
  造第一高酒店
  ●新宁波人挑大梁建大楼
  1992年5月,21岁的杨鑫从四川老家来宁波打工,进入宁波建乐建筑装潢有限公司幕墙分公司,给大楼安装玻璃幕墙。杨鑫昨天对记者说:“我非常珍惜这个机会。”他说,我来自农村,读的书不多。经过多年的磨炼和多个大型工程的实践,才成为一个熟练专业技术工人。
  杨鑫说:“公司很器重我,任命我为带领一二百名工人施工的大班组长。”他先后参与宁波电信大楼、北仑行政中心、宁波市会展中心等众多高楼的施工。杨鑫自豪地说:“我所参与施工的宁波港务大厦等两个项目都获得了全国‘鲁班奖’,这在建筑工人中很少碰到的。”
  ●装扮美丽的五星级大酒店
  2005年4月,宁波市最高的酒店、高达160米的万豪酒店正式动工,该建筑外体呈蝶型,通体翡翠绿显得新颖别致。杨鑫进驻工地负责安装玻璃幕墙。杨鑫说:“万豪是五星级酒店,我知道以后肯定会接待很多有身份、有地位的贵客,代表宁波的形象,工程质量绝不能有丝毫马虎。”
  在万豪酒店施工中,他严格要求每位工友按操作规程办事。工友们都知道,无论是打胶过程中的光滑度、平整度、细缝大小、阴阳角的处理,还是安装顺序中的放样配料、垂直度的把握、板块缝隙大小的搭配,只要有杨鑫参与,经他的细心调理和精心组织,工程质量肯定可以得到保证。
  今年5月底,万豪酒店开始营业。看着自己亲手造出来的美丽大楼,杨鑫说:“建成后万豪酒店真漂亮,我也像完成了一件艺术品一样,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。”
  程尚桂讲述:
  2年后将超200米
  ●造最高楼塔吊工感到荣幸
  44岁的程尚桂是个塔吊工,浙江三门人,已经从老家到宁波打拼了7年。自从进入宁波建工集团后,一直负责驾驶和管开元平台 (中国)科技公司地上的塔吊。昨天在工地上,和记者说起他现在正在造的宁波市商会国贸中心大楼,程尚桂还是不由一阵激动。他说:“以前,我参与造18层的春江花城和28层的北站大厦,但能参与造高达46层206.2米的大楼,我感到特别荣幸。因为这座大楼造好后,将是宁波未来的第一高度。”
  由于大楼高206米,塔吊的高度要在220米以上,这对塔吊的内爬和外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同时,塔吊的起重量也要达到100吨以上。用塔吊建这么高的楼,程尚桂还从没尝试过。为此,他2007年年初开工前,专门向其他工地一些有经验的老工人讨教,跑到有关学校去找教授、专家,详细了解造这么高的大楼,塔吊怎样安装才能更牢固、工效更高。
  现在,程尚桂驾驶塔吊每天都要吊运好几吨材料到施工点。他说:“我看到大楼每天都在长高,一个月可以长高4层20米左右。大楼增长速度不是太快,超高层结构对施工的要求非常高,因此长得就慢点。”程尚桂介绍,到2010年4月左右,这幢大楼将建成。他说:“这么高的楼,我可能这辈子就这一次机会参与施工了。不过,我相信宁波的城市会越建越好,高楼会越建越多,也许我还有机会参与造更高的楼!”
  ●最高楼是国际水准写字楼
  鄞州区新闻办的章燕飞在宁波市商会国贸中心大楼工地对记者说:“这里是鄞州中心区的南端了,地方比较偏僻,几年前,这里全部是农田、小路、水沟,没有什么住宅。现在规划为宁波的南部商务区,你看,全都是在建的高楼。有办公楼,有宾馆酒店,也有住宅。”
  宁波市商会国贸中心大楼2010年竣工后将成为我市第一高楼,是国际水准的甲级写字楼。
  章燕飞告诉记者,南部商务区在国内首创统一规划、单体自建、公共基础设施统一建设的开发建设模式。现在入驻南部商务区开发的26家企业,其自建大楼1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有3幢,50米以上高层建筑16幢。南部商务区预计3年内建成,整个南部商务区将有4万名白领入驻办公。她说:“这些大楼竣工后,这里就变成了现代化都市。”

  【专家点评】
  点评人李国柱:浙江大学宁波开元平台 (中国)科技公司学院教授;先后任宁波高专系主任、浙大宁波开元平台 (中国)科技公司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研究所所长;曾在德国亚琛工业学院从事科研工作。
  高层建筑增多
  有四方面原因
  宁波市改革开放后、特别是近10年来,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原因是多方面的:
  首先,宁波是最有潜力的新一代投资热土,有中国最好的港口优势,宁波要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,进一步确立了在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的战略地位。众多外资企业看好这块宝地。
  其次,近年不少外资银行一直准备抢滩宁波市场,有的提出在宁波设立分支机构的申请或意向。发展金融业可促进房地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,对宁波的楼宇经济、包括高层建筑发展有促进作用。
  其三,近年来许多跨国公司争相抢占宁波物流市场份额。宁波成为台州、绍兴、杭州、金华等省内城市和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外省市的重要出海口,北仑区依托深水港优势积极发展港口物流业,江东区依托楼宇优势,引进一批世界船运物流企业,包括马士基物流、地中海航运等。
  其四,按照规划,到2010年宁波地区生产总值将达4300亿元,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万元,优先发展国际贸易、港口物流、金融、会展等行业,增强港口城市的集聚、辐射和带动功能,必然要大力发展各种基础设施,包括高层建筑的建设。
  宁波人多地少的现状决定了我们依然要向空中要资源的规划导向,城市高密发展是客观需求。城市高密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,可以解决更多人的住房问题。根据宁波市实际情况和高层建筑的功能特点,宁波市的高层建筑建设必定会稳定、持续、健康协调地发展。宁波的高度必将不断地被刷新。
  记者林伟 通讯员陈海波 吴捷